close

43953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間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其實不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成因的。

     緬甸政府每年舉辦一次翡翠拍賣會,吸引了不少買家。

     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的溫度(200 - 300oC )下形成的。我們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份,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礦床分佈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的地帶。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凡發現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的火成岩侵入體(中─基性巖)。鈉長石的化學成份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測翡翠是在中─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

     翡翠習慣上又稱為緬甸玉,是緬甸出產的硬玉,日本、蘇聯、墨西哥、美國加州等均產有硬玉,但其質量與產量遠遠不如緬甸。

     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區,翡翠礦床儲量最大,很早就開採寶石級翡翠,供應世界各地。所以人們長期以來只知道緬甸才出產翡翠,因此將緬甸玉作為硬玉的代名詞了,硬玉是學名,而緬甸玉則是行家的行話。

為甚麼老坑翡翠比新坑翡翠質量較好?

 

 

   在珠寶店選購翡翠首飾時,常常會聽到一些行家介紹說這塊玉年份較老、色高、水份足,那塊玉不夠年份、較嫩、色淡、較干……。

   在他們看來翡翠是越老越好,實在說談到翡翠的年份時,首先要搞清這時間新老的概念,這新老是指翡翠在地底下形成的先後即地質學家所指的年代呢?還是指的人們發現翡翠的先後?或是人們買了成品保存的年份遠近?

   老坑和新坑實際上是按人們發現,開採翡翠的先後年份來分的,按著地質學觀點看,它們在地下形成的地質時代是相同的。河流沉積的次生礦床是第四紀時期河流搬運至河床沉積而成,可以說時間上是更後形成的礦床。

   有些行家從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在"老坑"中的翡翠質量較好,水份也較足,這是事實。是否由於長期在河流裡浸泡,水份進入結晶體中形成的呢?其實這不是的,在河流沉積礦床發現的翡翠質量較好,是色高、質細、透明度好,對於這個情況,可以從地質學理上得到合理的解釋。

   實際上翡翠曠床存在的這些現象,其它寶石礦床也同樣存在,如砂礦中的鑽石,就是比原生礦床的質量好。 

   這是因為原生礦床實際上有各種質量不等的礦石,經過水流的搬運,沉積成次生礦床,一些質量差的,如有裂隙的,粗粒的,結構鬆散的,不純的翡翠就會得到自然的分選,淘汰。最後保留於河床中的,主要是些質地較緊密,結構較細粒的翡翠。這種翡翠往往較透明,卻不是因為水進人引起的,水是無法進人翡翠晶體的,老坑的翡翠質量較好,就是因為這樣的關係。

   這種翡翠外表的一層皮則是由於當翡翠露出地表後,受到自然界的氧化和水解作用使它含有的一些鐵質和錳質析出而成為一種氧化鐵或氧化錳附著其表面,形成一層外殼,就如不常使用的刀子,其表面含氧化生銹一樣的道理。

   可以說"老坑"中的翡翠質量較好,但新坑中也有質量較好的翡翠,只是相對較少。這就是未經分選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抱石藝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