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從圖片看,這幾件確實是昌化雞血石。昌化雞血石是昌化石中的精華,品質是血和地。血色為鮮紅、深紅、紫紅等,雞血的形狀有塊紅、條紅、星紅、霞紅等,並以達到鮮、凝、厚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結或斑布均衡為佳。血量少於10%者為一般,少於30%為中檔,大於30%者為高檔,大於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珍貴難得。全紅或六面血為極品。紅而通靈的雞血石稱為“大紅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品。


巴林雞血石產於內蒙古巴林右旗,其地子細潤,透明度好,以凍地為主,不含“砂釘”。雞血石上的紅色按形態可分為片紅、條紅、斑紅、點點、團紅等數種。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大部分雞血石印章及雕件的價格都有所下跌,對比去年底到今年初期的高價,雞血石的跌幅已經超過了30%,交易量也出現下滑。記者從廣州市場了解到,相較去年底今年初,廣州玉石市場確實清淡不少,整體交易量下滑,但價格並沒有出現如此大幅度的調整。另一方面,雞血石市場魚目混珠,也是拉低雞血石整體價格的部分原因。


雞血石成交價、成交量較年初是否出現大幅度下降?“經濟不景氣影響了各行各業,自然也波及了作為‘末梢神經’的奢侈品和收藏品市場。”行家張學克認為這從市場交投淡靜可見一斑,不過,市場整體價格沒有出現大的變化,被他歸結為“擊鼓傳花模式”的必然,“雞血石可以說已經是奢侈品了,奢侈品市場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手,高底價買回來的東西誰可能低價出手?”


“新雞血石”爭相入市


不過,雞血石整體市場行情有所變化,與市場魚目混珠、收藏者難以取舍不無關系。邵城鑫介紹,中國有四五個雞血石的產地,品質差距很大。以廣州市場為例,張學克就發現有桂林“雞血石”、甘肅“雞血石”、新疆“雞血石”三種。桂林雞血石是龍勝梯田附近發現的大量彩蠟,曾被稱為“彩卵”、桂林彩玉,由於含有類似雞血石的顏色,因此也被部分商家稱為“桂林雞血石”。甘肅近年也發現一種含有“雞血”的礦物,但存量不大。而新疆的“三彩玉”有紅、黃、白三色,紅色的也被當做雞血石流入市場。在昌化當地的市場中,也有少量陝西和貴州出產的“雞血石”。


“盡管這些‘雞血石’的硬度較高,不具備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適合刻章的特點,但是觀賞性也很強,因此也受到那些沒有能力追逐昌化和巴林雞血石的收藏者的接受。”不過在張學克心目中,昌化和巴林的雞血石才是真正的雞血石,尤其是昌化雞血石更是“正統”,“這些新‘雞血石’的價格遠追不上后者,所以也有可能拉低雞血石的整體市場價格。”


昌化和巴林雞血石價格是否出現變化?邵城鑫透露,此前價格一直持續攀升的昌化雞血石今年價格不漲不跌,但銷售量少了30%左右:“對於雞血石我還是很有信心,因為其價格未到其應有的價位,今年整體還將呈現穩步上升。”


昌化和巴林的雞血石有什麼區別?邵城鑫介紹稱,兩種石頭形成的溫度、年代和成分都有所區別,從總體石質看,巴林石優於昌化石,昌化雞血石中石質優者不多,但“皮血”較巴林石為多。另外,兩種雞血石的紅色也有所區別,昌化石的“雞血”呈現鮮紅色,而巴林石大多是玫瑰紅,鮮紅的少見。雖然兩者各有特色,但對昌化雞血石偏愛的收藏者則認為巴林雞血石的紅色不夠凝重。不同的雞血石“雞血”的顏色有所不同,形狀也不同,有塊狀、線狀和點狀,一般越鮮紅越大片的為佳。


“雞血石主要看的就是‘血’的含量,二是看‘血’的顏色,第三個才看石質好壞。”邵城鑫認為,昌化雞血石的“雞血”含量較多,甚至有含量高達90%的大紅袍,成為頂級的藏品,“盡管巴林雞血石的整體價格略高於昌化雞血石,但是頂級雞血石部分,昌化石肯定超過巴林。”


另外,在市場上,昌化雞血石的流通量比巴林雞血石大。主要是兩個地區的氣候有很大差別,昌化每年的開採時間為10個月,而一年中至少有一半時間處於寒冷期的巴林就隻能開採6個月了。


小知識


什麼是昌化田黃雞血石


昌化田黃雞血石是昌化雞血石“新秀”。外包黃、烏、褐、白等色石皮,內質由田黃凍與“雞血”伴生,兼備田黃石與雞血厜的雙重麗質,尤為名貴。昌化田黃雞血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地開石、高嶺石、辰砂等,質優者半透明,硬度為2至5左右,“雞血”凝聚、鮮亮﹔質次者“雞血”與前者相同,唯常含有雜質,溫潤度不夠。為便於區別,將后者統稱為“掘採雞血石”。昌化田黃雞血石和其他掘採雞血石的血色,由於經受了泥沙、水分等的第二次培育,大多較為純正、穩定,不裸露於外表,常隱於石皮未及處,或少數極稀薄的石皮間,通常見到的血量,大多已削去石皮或在其斷口顯現。


收藏提示


小件雞血石印章價格更高


不宜長期在太陽下曝晒避免褪色


即使是昌化雞血石中,不同種的石頭也有很大區別。玉石玩家羅勵澤告訴記者,昌化雞血石按其質地分為凍地、軟地、剛地(俗稱“剛板”)、硬地等四類,凍地有透明感,軟底帶砂質,剛板較硬。“很多收藏者分不清這幾種雞血石的不同,不知道它們從材質到價值有所區別,所以不乏把剛板當做凍地的收藏者,事實上,剛板根本刻不動,不適合作為章材。”


適合刻章是雞血石受歷代文人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目前市場上,小件雞血石印章精品的價格卻往往比大件的擺件高,令收藏者頗感不解。羅勵澤解釋說,這是因為雕刻印章和擺件所需要的雞血石材質各異,作為擺件的雞血石體積較大,“雞血”對其只是表皮的滲入,內部沒有“雞血”,不適合切成小料作為章材,也不適合進行立體雕刻﹔而小塊雞血石受汞的滲入可能直透內部。由於雞血石以“雞血”的多少論價,小章石比大擺件貴也不足為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巴林還是昌化石上的“雞血”,都有褪色的可能,因為“雞血”的形成是由於石頭產生了縫隙,受到汞的滲入而呈現紅色。如果長期在太陽下曝晒,汞有可能逐漸揮發,“雞血”也會隨之漸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抱石藝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