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高血壓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或是血塊阻塞血流至大腦各部位,是引起中風主要原因。
●腎臟:血壓高會使腎臟血液循環惡化,破壞腎功能,引起腎衰竭。
●眼睛:造成視網膜病變,嚴重會失明。
●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經常帶來另兩個壞朋友——高血糖和高血脂,將來容易發展成糖尿病、心臟病、中風。
所以,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的血壓是多少(見119頁「好好量血壓,儲蓄健康本錢」),若超過120/80 mmHg(毫米汞柱),或者出現頭痛、頭暈、流鼻血等症狀,更需小心是否血壓高。
迷思2我剛過40歲,血壓130/85 mmHg,應該沒什麼大礙吧?
血壓130/85
mmHg,你將來罹患心血管病機率會增加兩倍。
高血壓最新治療準則JNC
7,新列入收縮壓120~139,舒張壓80~89 mmHg,屬於高血壓前期(prehypertension)。這些人將來發生心血管病的機率,比血壓正常人大兩倍。因此130/85 mmHg,如果沒有糖尿病、心臟病、曾經中風等危險因子,應該調整生活形態控制血壓。
JNC 7強調,即使你在55歲血壓正常,終其一生仍有90%機會罹患高血壓。(收購 壽山石 雞血石 洞石 印材 0956-966-966 收購達人 )
所以,愈早開始注意生活起居,愈能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狀態,這比買一堆健康保單經濟實惠得多。
控制血壓不單是吃藥而已,可別小看良好生活形態對控制血壓的貢獻。
國泰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指出,再好、再有效的降血壓藥物,平均降血壓的功效約是8mmHg左右,有益健康生活方式的效果,不比吃一顆降壓藥遜色。
對高血壓有益的生活形態,包括:
●減重:減輕體重對降血壓有顯著效果,維持BMI在18.5~24範圍內。
●採高血壓防治飲食法(DASH):重點在於多吃全穀類、蔬菜水果、低脂肪製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和太鹹的食物。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對控制血壓都有幫助。健走既方便且有效,最好每天走30分鐘。
●戒菸:抽菸增加壞膽固醇堆積在血管,造成動脈硬化,且會使血管收縮狹窄,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限制飲酒:少量酒精,有輕微降血壓作用,但超過則會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台灣國衛院建議,健康人一天酒精量不要超過10公克,大約是一瓶啤酒或120㏄紅酒。(收購 壽山石 雞血石 洞石 印材 0956-966-966 收購達人 )
●足夠睡眠:壓力大失眠會逼血壓上升,睡得飽血壓才能穩定。
迷思3高的那個血壓(收縮壓)高一點沒關係,因為低的血壓(舒張壓)正常比較重要。
舒張壓和收縮壓一樣重要。尤其50歲以後,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
過去有舒張壓比收縮壓重要的說法,認為低的血壓不超過90 mmHg就不算高血壓。但JNC
7認為,年齡超過50歲的高血壓病人,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控制收縮壓比舒張壓更重要。
高血壓究竟要控制在多少才理想?
JNC 7調整過去標準指出:要降低高血壓併發症,應將血壓控制140/90 mmHg以下,對於已經有糖尿病或腎臟病的患者要求更嚴格,應控制在小於130/80 mmHg。
迷思4高血壓藥物可以自己調整,血壓正常就不用吃了。
〤需把高血壓當成慢性病,終生控制。停藥後一兩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效還在,之後還是會升高。
很多病人明知自己有高血壓而逃避治療,理由是「要吃一輩子的藥,從此變成藥罐子」,所以能拖就拖,遲遲不肯就醫,「沒有吃一輩子啊,只吃後面半輩子的藥,卻能減少得心臟病、中風的危險,」陳志鴻醫師常苦口婆心勸病人好好治療。
或者有病患自己當醫生,將每日服用一次,改成兩天一次。等隔天或接連幾天量血壓正常或稍高,沒有什麼不舒服,乾脆把藥停了。
而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回到沒控制的高血壓狀況,將來發生合併症的機會同樣高。更且,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黃啟宏醫師解釋。
正確減量應由醫師判斷,不是拉長服藥間隔,應是從吃一顆改為半顆,或改用其他類降壓藥物。
迷思5既然自家人都有高血壓,「呷好逗相報」,先生的藥分給太太吃沒關係。
高血壓的治療需量身訂做。陳志鴻醫師表示,診治高血壓,需考量病人的年齡、性別、有沒有抽菸、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問題;且要評估高血壓是否已經造成病人心、腎、腦、血管等重要器官傷害;再決定該用哪種作用機制藥物,最終目標是希望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的發生率,成為個人專屬的血壓治療。
因此,即使血壓同樣是150/100
mmHg的兩位病人,有可能甲病人只需降血壓,但乙病人還需考量心臟擴大問題,治療方式不同。病人千萬不要貪圖省事亂吃他人的降壓藥。
迷思6高血壓藥吃愈少顆愈好,副作用也少得多。
不一定。現今高血壓治療趨勢,的確偏向一天吃一次長效型藥物,但多數高血壓病患需要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物才能達到理想血壓值。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春典表示,高血壓藥物進步快速,選擇慢慢釋放藥效、一天吃一次的長效型降壓藥,可以增加病人長期服用意願。而JNC 7發現,大部份高血壓患者需2種或2種以上降壓藥才能控制血壓在理想範圍。
有些病患常抱怨吃了降壓藥,出現頭暈、乾咳、臉紅、陽痿等副作用。最好在下次就診時告訴醫師,因為降壓藥種類繁多,「且世界上所有治療高血壓的好藥,台灣健保都有給付,」曾醫師表示,真有不適,醫師可以改處方,千萬不要自己停藥。
「如何讓病患願意遵守和配合醫師治療,是血壓控制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因素,」在台灣醫學會大會學術演講中,曾醫師將JNC7重要結論,提醒與會醫師。他更建議病人:「對治療有疑問,一定要告訴你的醫生,充分溝通才能保障你的健康。」
(審稿專家: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曾春典)
好好量血壓,儲蓄健康本錢
留言列表